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

第十章:神之道與拳之道

「當我跑,我感受到祂的喜悅。」
--埃里克‧亨利‧利德爾
電影《烈火戰車》

《烈火戰車》(Chariots of Fire)轉眼已經是廿九年前的電影。然而有一幕畫面,依然歷歷在目。兩位奧運選手在跑道上奔馳。其中一位是埃里克‧亨利‧利德爾(Eric Liddell)。他在奧運會之後成為傳教士,到中國華北當一位中學體育教師。日本侵華時,被日軍關進集中營。1945年在集中營病逝。在奔跑時,他全神貫注之中,帶有一份樂在其中的怡然。反觀他的對手,對成敗念念不忘,患得患失。幾次緊張地轉頭看他的競爭者。

奧林匹克,表面上比拼的是筋骨肌肉,內裏也是比拼精神意志。

中華拳道橫跨陰陽兩大領域。動作招式是看得見的,屬於「陽」的範疇;內氣運用是看不見的,屬於「陰」的範疇。是「內五行」的學問。

有宗教信仰的人,比較容易明白和接受拳道中屬於「陰」的範疇。因為在他們的信仰裏面,本來也有豐富的,看不見的精神世界。「原來我們不是顧念所見的,乃是顧念所不見的;因為所見的是暫時的,所不見的是永遠的。」(【聖經】哥林多後書 4:18)

形而下學者,只重視看得見的物質世界。對拳道中「陰」的範疇,則比較傾向懷疑和抗拒。他們對內功是否存在,半信半疑。對看不見的世界,他們採取「不信、不迷」的態度。這種意識形態,主導了大陸一代的知識份子。只有少數例外。例如老一輩的作家楊絳女士,在《走到人生邊上 : 自問自答》中,她清楚肯定了靈魂和神明的存在。這不是科學層面的肯定。而是從中外人文傳統傳承上給予的肯定。只有這種肯定,人才會對自然、對生命有所敬畏。對真、善、美、公義等價值,才有繼續追求下去的勇氣。

每天,能帶著感恩的心情,謙卑地來到造物主前,靜靜的練拳,是一件很幸福的美事。正如一首詩歌所言:「上帝阿,祢創造生命,賞賜萬物生命和氣息。我的動作,我的呼吸,天天述說這個奇蹟。」

在掤、履、擠、按中,我感受到祂的喜悅。

2010年4月2日 星期五

第九章:拳道的傳承

「道尊然後民知敬學。」
禮記‧學記第十八

電影【功夫】講的雖然是虛擬的武俠世界,但有一點卻很寫實。武學大師不是在大學殿堂裏,而是在尋常市井中。他們全是限量版的人物。沒一個就少一個。因為產生他們的獨特人文歷史環境及技藝傳承條件已不復存在 (參看《逝去的武林 : 一代形意拳大師口述歷史》)。

很多傳統藝術,已經有一套制度化的傳承安排。也有一套成熟的,制度化的學習階梯。例如,傳統音樂、舞蹈、繪畫等等,每一級都有淸晰的課程內容和技術要求。更有公開而具公信的考核制度。一個有志求學的人,他的學藝之路是淸晰的,連貫的。

然而,中華武學,特別是拳道高等學,仍没有制度化的學習階梯。例如,普及的太極拳,是不包括內功勁法的。大多只粗略分為初級班、進階班。如要追求太極拳高級技藝,像內功方面的功夫,就要等緣份。換言之,一個有志追求拳道的人,他的求藝之路是斷層的,模糊的。

拳道高等學,是用「勁」的功夫。這精緻技藝的傳承制度,必須從現在傳統的師徒傳授,向學院制轉型。正如我們一提起學音樂或美術,就會想起一些著名的學府。盼望有一天,我們一提起學習內功勁法,也會想起一些著名的學府。那裡有各派令人心儀的大師級導師。只要有能力,就可以申請報讀,無需空等緣份。

可惜,傳承制度向學院制轉型的條件,至今仍未成熟。因為目前並没有一套公開而具公信的內功考核制度。國內現有的武術段位考核制度,並沒有內功勁法的考核標準。只着重形勢,在動作招式的難易和標準上分高下。在內功勁法方面,主事當局自己交了白卷。

我認識有兩師徒一起報考武術段位試。論內功的修為,如果他們一個是中學程度,另一個則是大學教授。考試結果,兩人的成績竟是一樣,得同一個中上的段位。我是中等身高。如果我和籃球明星姚明一起照鏡子,反映出來是我倆一樣高。我不會因此沾沾自喜,姚明更不會因此而自卑。

没有可信的考核制度,對外行人而言,真假難分。假作真時真亦假。用人就沒有制度化的標準。

一套考核制度,能反映出主事者的拳學視野。主事者本身不一定要懂內功,只要知道辨識內功真偽的標準,就能任用能者為其效勞。

如何辨識內功真偽?明顯的準則有二:其一是鬆的原則。內勁要在鬆的狀態下才能釋放出來。人體一緊,內勁就消失得無影無踪。其二是支點。內勁不是機械動能,運用時不需支點,甚至要刻意避開支點,取得更強的攻擊效果。

在這真假難分的世代,另一個分出高下的原始方法,就是不看文憑、不看名氣、不看師承,讓功夫直接說話。